奔「奔」110
2022-04-19 09:16·语料汇总
走奔,◆1.逃奔。○《後漢書?天文志中》:“是時蠻夷[陳縱]等及[哀牢王][類牢]反,攻[嶲唐城]。○[永昌]太守[王尋]走奔[楪榆]。”◆2.奔往,快步前往。○[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摺:“走奔龍床,扯住衣裳,則就這金鑾殿上,咱兩個□一場。”◆3.謂奔走服役。○[明][馮夢龍]《邯鄲夢?盧生外補》:“做夫的終朝走奔官差限,怎敢逡巡。”
追奔逐北,◆見“追亡逐北”。
追奔,◆1.追擊逃敵。○《後漢書?陳俊傳》:“追奔二十餘里,斬其渠帥而還。”○[隋煬帝]《白馬篇》:“轉鬥平華地,追奔掃[鬼方]。”○《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師無不一當百,追奔四十里。”◆2.指追兵。○[明]徐渭《擬上督府書》:“委以餌賊,而擊其追奔。”◆3.猶追趕;追逐奔跑。○[唐][韓愈]《秋懷詩》之八:“卷卷落地葉,隨風走前軒,鳴聲若有意,顛倒相追奔。”○[清][東軒主人]《述异記?奇女殺賊》:“夫婦追奔數里,哀號乞女,騎弗許。”○[葉劍英]《訪問千里馬的國家》:“青年人更是熱情奔放,每到一個地方,他們總是跳躍着,追奔着,向我們歡呼、揮手,久久不去。”
逐奔,◆1.追逐逃跑者。○《穀梁傳?隱公五年》:“伐不踰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墨子?非儒下》:“君子勝不逐奔,揜函弗射,施則助之胥車。”◆2.追逐奔跑。○《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彼乘吾弱,逐奔不過數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陳後反擊之,無不潰敗。”
御奔,◆乘騎奔馬。○《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念負重於春冰,懷御奔於秋駕。”○[李善]注引《鄧析子》:“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無轡,履冰而負重也。”
有家難奔,有國難投(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謂走投無路。○《水滸傳》第十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裏,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受此寂寞。”○[丁西林]《等太太回來的時候》第一幕:“[中國]的小說書上常常有兩句話,描寫一個潦倒的英雄,說弄得他‘有家難奔,有國難投’。我不是一個小說書上的英雄,可是我目前的處境確是如此。”
淫奔,◆舊謂男女私相奔就,自行結合。多指女方往就男方。○《詩?王風?大車序》:“禮義陵遲,男女淫奔。”○[孔穎達]疏:“男女淫奔,謂男淫而女奔之也。”○[宋][羅燁]《醉翁談錄?張氏夜奔呂星哥》:“雅之素操,豈比淫奔。”○《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若私下隨着郎君去了,淫奔之名,又羞恥難當。”○[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世間惟淫奔、納賄二者夜行,豈有君子而夜行者乎?”[張天翼]《脊背與奶子》三:“萬惡淫為首!這淫婦!她又淫奔!”
逸奔,◆猶言快步奔跑。○《楊家府演義?宋太祖受禪登基》:“鹿之逸奔,高材疾足者得之。”
遺奔(遗奔),◆猶逃奔。○[唐][樊衡]《為幽州長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或遺奔迸脫,扼據峻嶺,聚徒嘯侶,擬欲鳴吠。”
夜奔,◆I特指女子乘夜私奔。○《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只為琴心相通,[臨邛]夜奔,這是人人曉得的。”○[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花姑子》:“屢屢夜奔,固不可;常諧伉儷,亦不能。”◆II猶夜襲。○《史記?吳王濞列傳》:“[吳]糧絕,卒饑,數挑戰,遂夜奔[條侯]壁,驚東南。”
星奔日馳,◆如流星飞奔,红日飞驰。形容极其迅速。○明太祖《谕安南来使敕》:“朕恐待王之禮薄,專命内臣與阮士諤親往安南。何至其境,士諤星奔日馳,兼程先至。及我内臣既達爾邦,其士諤罔知所在。”
星奔,◆如流星飛逝。形容疾速。○《三國志?吳志?陸抗傳》:“舳艣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而至。”○[唐][杜甫]《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之三:“逆氣數年吹路斷,[蕃]人聞道漸星奔。”○[清][黃遵憲]《為同年吳德潚壽其母夫人》詩:“汝父初聞喪,星奔去[澂江]。”
無家可奔(无家可奔),◆見“無家可歸”。
望塵奔北(望尘奔北),◆見“望塵奔潰”。
亡奔,◆逃奔。○《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後漢書?趙孝王劉良傳》:“[更始]敗,[良]聞[光武]即位,乃亡奔[洛陽]。”○[鋤非]《驅滿酋必先殺漢奸論》:“又有[盧文進]殺其[新州]防禦使亡奔[契丹],由是虜之陷[新州],圍[幽州],皆有人教以攻城之法矣。”
萬馬奔騰(万马奔腾),◆1.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再生緣》第二六回:“千軍喊吶重圍散,萬馬奔騰四足忙。”◆2.常用以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進展迅速等情狀。○[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三更許,聞場上人語嘈雜,有萬馬奔騰之狀。”○[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二:“七十二峰都一一呈列在目前,好像萬馬奔騰。”○[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有一回,山洪暴發,真叫萬馬奔騰,刻不容緩。”◆补证条目■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进展迅速等情状。○宋刘一止《水邨一首示友人》诗:“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但見:封姨逞勢,巽二施威。空中如萬馬奔騰,树杪似千軍擁沓。”
頑奔(顽奔),◆指戰馬奔突。○《全元散曲?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敗殘軍受魔障,德勝將馬頑奔。”
彎奔(弯奔),◆迅猛奔馳貌。○[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摺:“戰馬彎奔出大營,旌旗招颭統雄兵。”○[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三摺:“三尖刀燦燦烈焰疾,鎗尖上火光疾漸飛。更那堪戰馬彎奔,你飛不出鎗刀劍戟。”
外奔,◆逃亡國外;逃離本陣營,投奔他方。○《宋書?薛安都傳》:“[安都]勤王之略,義闕於藩屏,以地外奔,罪同於三叛。”○《魏書?太祖道武帝紀》:“[慕容]支屬百餘家,謀欲外奔,發覺,伏誅,死者三百餘人。”
投河奔井,◆謂投水自殺。○[元][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摺:“你若不認我呵,我不問那裏投河奔井,要我這性命做甚麼?”
投奔,◆1.前往依靠別人。○[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得則固守,不得則將家屬掠金帛,入[河東]投奔[劉大王]。”○[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三摺:“行至[烏江],無處投奔。”○[明][高明]《琵琶記?路途勞頓》:“我這裏,誰投奔!”一本作“投奔”。○《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小弟來省,特地投奔三哥,不想公出。”○[葉君健]《曙光》一:“我們得隱姓埋名,投奔他鄉。”◆2.指落腳依靠的人或地方。○[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勸葬親》:“何曾見看風水的盡享高官厚祿,只見他窮得來無投奔。”○《紅樓夢》第十四回:“眾人領了去,也都有了投奔。”○[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六:“你們下[關東],有投奔嗎?”
跳奔,◆逃奔。○《新唐書?王世充傳》:“[世充]兵次[洛口],[密]([李密])長史[邴元真]、司馬[鄭虔象]以城降,悉收美人寶貨而還。○[密]以數十騎跳奔。”○[宋][洪邁]《容齋五筆?李彥仙守陝》:“[金]酋[烏魯撤拔]圍[陝],[仙]背城鏖鬥七日,虜傷甚跳奔。”
騰奔(腾奔),◆騰躍奔馳。○[南朝][梁][江淹]《遂古篇》:“馬蹄之國,善騰奔兮。”
逃奔,◆逃亡到別的地方。○《左傳?宣公十六年》:“於是[晉國]之盜逃奔于[秦]。”○[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獲水》:“昔[夏][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吳唅]《海瑞》:“﹝農民﹞無處投靠的便只好逃奔四方,尋找活路。”
私奔,◆1.舊時指女子私自投奔所愛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素香]曰:‘你我莫若私奔他所,免使兩地永抱相思之苦,未知郎意何如?’”○《白雪遺音?馬頭調?古人名一》:“[石崇]琅玕換[綠珠],[文君]夜走,私奔[相如]。”○[巴金]《寒夜》六:“媽,你太不瞭解[樹生],她並不是私奔,她不過到朋友家裏住幾天,她會回來的。”◆2.私自逃跑。○[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摺:“他領着本部人馬,夜晚間要私奔,還他那山後去。”○《秦併六國平話》卷下:“話說[燕王]殿下[高漸離],見國主逃奔[遼東],亦自私奔至[秦],改名[庸保],來伏事東宮[扶蘇]太子。”◆补证条目■旧时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從前夫自有明例,便私奔這也何妨。”
神奔,◆謂神靈御氣以往來。○《楚辭?遠游》:“因氣變遂曾舉兮,忽神奔而鬼怪。”○[王夫之]通釋:“神奔,神御氣以往來。”○[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賦》:“遂乃氣穆肅而神奔,骨窈窈而鬼怪。”
三鹿為奔(三鹿为奔),◆[宋][劉攽]戲謔[王安石]之語。○[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三十:“[王荊公]喜說字,至以成俗。○[劉貢父]戲之曰:‘三鹿為粗,鹿不如牛;三牛為奔,牛不如鹿。’謂宜三牛為粗,三鹿為奔,若難於遽改,欲令各權發遣。○[荊公]方解縱繩墨,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據要地,以資淺皆號權發遣,故並謔之。”按,粗同麤,即“粗”字;奔即“奔”字,各與[荊公]說字之義相戾;故戲謔之。
驅奔(驱奔),◆策馬奔馳。○[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驅奔效駕,先輟於羸駘;翔集賀成,近遺於鎩翮。”
七奔,◆《左傳?成公七年》:“[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謂一歲中七次奔走應命。後以“七奔”謂一再奔波。○[南朝][宋][鮑照]《代東武吟》:“密塗亙萬里,寧歲猶七奔。”○[唐][王維]《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逸興方三接,衰顏強七奔。”
流奔,◆1.流亡,逃亡。○《宋書?天文志三》:“七月,大饑……[吳郡][吳興]戶口減半。又流奔而西者萬計。”◆2.謂變遷。○《晉書?隱逸傳?董京》:“末世流奔,以文代質,悠悠世目,孰知其實!”
雷奔,◆亦作“雷渀”。◆如雷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晉][左思]《蜀都賦》:“流漢湯湯,驚浪雷奔。”○[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河流激盪,濤湧波襄,雷渀電洩,震天動地。”○[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三摺:“那一場,電走雷奔。[做見[錢塘君]科][唱]駕風雲的叔父,你可也索是勞神。”
狂奔,◆迅疾奔跑。○[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雖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狂奔盡氣,濡手足,焦毛髮,救之而不辭也。”○[明][李東陽]《祭朱文鳴文》:“城東之居,地僻且孤;狂奔疾馳,僕隸怨呼。”○[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廟鬼》:“望河狂奔,曳之乃止。”○[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跳起身來,狂奔着跑出了屋外。”
克奔,◆斬殺敗降的敵人。○《書?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孫星衍]疏引[鄭玄]曰:“克,殺也。不得暴虐殺[紂]師之奔走者。”一說,肯來投奔的敵人。○[孔]傳:“[商]眾能來奔降者,不迎擊之。”○[宋][王安石]《敕牓交趾》:“然王師所至,弗迓克奔。”
徑奔(径奔),◆直奔。○《西游記》第八回:“菩薩與他別了,同[木叉]徑奔東土。”○《二刻拍案驚奇》卷六:“當下[劉老]收拾盤纏,別了家裏,一同僕人徑奔[湖州]。”○[魯迅]《彷徨?傷逝》:“我冒着寒風徑奔通俗圖書館。”
驚奔(惊奔),◆驚駭而奔跑。○[唐][陸龜蒙]《石板》詩:“又疑廣袤次,零落潛驚奔。”○[清][劉大櫆]《怨詩》之五:“飆風中道起,落羽遂驚奔。”◆补证条目■因惊骇而奔跑。○《礼记·檀弓上》“馬驚敗績”汉郑玄注:“驚奔失列。”又“他日不敗績”汉郑玄注:“公他日戰,其御馬未嘗驚奔。”
角奔,◆競相奔走。多指為名利而爭競。○[宋][蘇軾]《策略四》:“夫天下之未平,英雄豪傑之士,務以其所長,角奔而爭利,惟恐天下一日無事也。”○[宋][陸九淵]《續書何始于漢》:“然而世衰道喪,利欲之途一開,而莫之或止,角奔競逐,相師成風,如大防之一潰,漶漫衍溢,有不可復收之勢。”
擊電奔星(击电奔星),◆形容快速。○《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馬乃擊電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擬迎婦歸[吳國]。”
虎奔,◆即虎賁。○《後漢書?百官志二》“虎賁中郎將”[南朝][梁][劉昭]注:“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也。○[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賁],故名焉。”按,奔、賁古通。○[劉]說[王莽]改“奔”為“賁”不足為据。參見“虎賁”。
橫奔(横奔),◆I橫行,亂跑。○《楚辭?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後漢書?崔駰傳》:“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II謂狂奔亂跑。○[漢][劉向]《九嘆?離世》:“輿中塗以回畔兮,駟馬驚而橫奔。執組者不能制兮,必折軛而摧轅。”
河奔海聚,◆比喻思路開闊、文辭暢達。○[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二》:“與[朱文公]往復辨論,每書輒傾竭浩蕩,河奔海聚。”
各奔前程,◆各向自己確定的目標前進。比喻各幹各的事,各走各的路。○[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七齣:“三秋桂子郎曾折,萬里萍蕪奴獨行。今日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摺:“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三爺,年月不對了,我們應當各奔前程。”○[葉君健]《自由》十八:“衙門裏的差役人員,在農民涌進城時,就已逃匿一空,各奔前程。”
風奔(风奔),◆謂使聞風而逃。○[北周][庾信]《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公露節東驅,風奔群盜,埋輪當路,威振中原。”
飛奔(飞奔),◆1.指奔跑着的車子。○《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飛奔互流綴,緹彀代迴環。”○[李周翰]注:“飛奔,車也。或流散,或連綴。”◆2.很快地跑。○[清][蔣士銓]《桂林霜?告變》:“罷罷罷,我當忍死,立草一疏遣人飛奔京師告變去。”○[茅盾]《子夜》十一:“滿天是灰白的雲頭,快馬似的飛奔,飛奔!”◆3.飛馳,流駛。○[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詩》:“四時如湍水,飛奔競回復。”
遁奔,◆猶逃奔。○《魏書?尉元傳》:“[善居]遁奔[茱萸],仍與[張引]東走[武原]。”
東奔西走(东奔西走),◆謂到處奔波。○《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二人計較已定,卻去東奔西走,賒得兩瓶酒來,父子三人吃得大醉。”○《蕩寇志》第九五回:“那[紀二]吃[鐵算盤]趕了出來,只得東奔西走,鬼混了幾時浮頭食。”○[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現成的幸福道路你不走,卻喜歡這樣任性胡鬧,為什麼一定要鬧得東奔西走、寄人籬下呢?”◆补证条目■谓到处奔波。○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词:“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奔西向(东奔西向),◆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摺:“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東奔西逃(东奔西逃),◆同“東逃西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後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東奔西跑(东奔西跑),◆同“東奔西走”。◆[巴金]《關于麗尼同志》:“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上海]的小家庭給打掉了,他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東奔西跑,最後到國民黨政府機關裏工作,混一口飯吃。”○[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麼不得幹?幹的營生多,經歷的也古怪。”◆补证条目■同“東奔西走”。○《歧路灯》第七九回:“他就是南方打下來的退頭貨……所以在山東河南東奔西跑。”○《东欧女豪杰》第四回:“妹妹數年以來,東奔西跑,没有半刻工夫做自己的學問,一點長進都没有。”
電奔(电奔),◆形容迅速。○《淮南子?覽冥訓》:“日行月動,星燿而玄運,電奔而鬼騰,進退屈伸,不見朕垠。”
大奔,◆猶潰敗。○《左傳?隱公九年》:“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
出奔,◆出走;逃亡。○《禮記?檀弓下》:“[衛獻公]出奔。”○[三國][魏][劉劭]《人物志?釋爭》:“[郤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爭而終於出奔。”○[劉炳]注:“此二大夫矜功陵物,或宗夷族滅,或逃禍出奔。”○[宋][蘇軾]《論春秋變周之文》:“[忽]之出奔,其為失國,豈不甚明?”[清][鈕琇]《觚賸續編?張羽軍》:“先是[寶]出奔時,九重震怒,命大索天下。”○[蔣光慈]《鴨綠江上》:“我出奔後從未接過[云姑]的一封信,實際上我倆也沒有通信的可能。”
馳奔(驰奔),◆猶奔馳。○[宋][梅堯臣]《和宋中道元夕》之一:“貂裘比比王侯孫,夜闌鞍馬相馳奔。”○[元][虞集]《次韻李侍讀東平王哀詩》:“馳奔嗟薄日,沐浴止中途。”徐遲《在高爐上》:“四面八方的火車在馳奔、呼嘯。”
乘奔,◆乘坐奔馳的快馬。○[晉][葛洪]《抱樸子?崇教》:“懍乎若跟掛於萬仞,慄然有如乘奔以履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前蜀][韋莊]《秦婦吟》:“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癡似醉。”
奔奏,◆奔走傳喻。○《詩?大雅?綿》:“予曰有奔奏。”○[毛]傳:“喻德宣譽曰奔奏。”一說,使人趨附。○[鄭玄]箋:“奔奏,使人歸趨之。”○[陸德明]釋文:“奏,如字。本亦作走。”○[孔穎達]疏:“奔走者,此臣能曉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揚王之聲譽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歸趍之,故曰奔走也。”參閱[馬瑞辰]通釋。
奔走之友,◆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北齊書?神武紀上》:“與[懷朔]省事[雲中][司馬子如]及[秀容]人[劉貴]、[中山]人[賈顯智]為奔走之友。”○[唐][牛僧孺]《玄怪錄?來君綽》:“[煬帝]盡欲誅其諸子,[君綽]憂懼連誅,因與秀才[羅巡]、[羅逖]、[李萬進]結為奔走之友,共亡命至[海州]。”參見“奔奏”。
奔走相告,◆奔跑着遞相傳告。形容把消息迅速傳開。○[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於是群情驚疑,奔走相告,以為又將重演十年前之慘劇。”○[冰心]《十億人民的心願》:“街頭巷尾,捧到號外的人,個個喜笑顏開,奔走相告。”◆补证条目■奔跑着递相传告。形容把消息迅速传开。○宋张孝祥《寿芝颂代总得居士上郑漕》:“詔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
奔走,◆1.急行。○《後漢書?史弼傳》:“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詣闕訟之。”○《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看日,夜乃觀星,奔走不停,遂至[吳江]北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七?鬼粥硯》:“[王]遂發狂奔走,直上山巔,雖澗壑荊棘不避。”◆2.謂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書?武成》:“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之人爭奔走焉。”○[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去到處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3.逃走。○《北史?叔孫建傳》:“斬首萬餘級,餘眾奔走,投[沁水]死,水為不流。”○[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摺:“那[張良]呵若不是疾歸去,那[范蠡]呵若不是暗奔走,這兩個都落不的完全屍首。”◆4.趨附;迎合。○《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攻難之士,將奔走之。”○[杜預]注:“奔走,猶赴趣也。”○[唐][韓愈]《平淮西碑》:“其告而長,而父而兄,奔走偕來,同我太平。”○[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一時奔走聲氣者,遂先期輻湊於其門,場屋中多倖進者。”◆5.驅使。○《國語?魯語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韋昭]注:“奔走,使令也。”○[宋][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臣子供奔走之職,何敢屢違?”○《老殘游記》第七回:“大約他只要招十名小隊,供奔走之役。”◆6.見“奔奏”。◆补证条目■逃走。○汉贾谊《新书·耳痹》:“故昔者,楚平王有臣曰伍子胥,王殺其父而無罪,奔走而之吴。”
奔注,◆奔流灌注。○[唐][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昔吞翕,沓浪競奔注。”○[明][歸有光]《水利論》:“自[湖州]諸溪從[天目山]西北[宣州]諸山谿水所奔注,而從[吳江]過[甫里],經[華亭][青龍江]以入海。”○[郁達夫]《沉淪》:“他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奔注的樣子。”
奔逐,◆1.追逐,奔跑。○《後漢書?公孫瓚傳》:“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讎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冰心]《寄小讀者》十一:“直至歌聲漸遠,隱隱的只餘山下孩童奔逐歡笑祝賀之聲,我漸漸又入夢中。”◆2.猶奔走。○《新唐書?李嶠傳》:“今期會迫促,奔逐不暇,欲望詳究所能,不亦艱哉。”
奔月,◆古代神話。○[后羿]之妻[姮娥],偷吃了[羿]的不死之藥奔入月中。○《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明][陳汝元]《金蓮記?媒合》:“思量,羞蛾難放,願偷丸奔月,獨守雲房。”參見“嫦娥”。
奔育,◆古勇士[孟賁]、[夏育]的並稱。奔,通“賁”。○《戰國策?秦策三》:“[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奔逸絕塵(奔逸绝尘),◆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莊子?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亦作“奔軼絕塵”。○[蔡元培]《<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但是我國歷史,現代環境,督促吾人,不得不有奔軼絕塵的猛進。”○[宋雲彬]《因紀念魯迅而想到章太炎》:“[章太炎]卻‘自崖而返’,退居於寧靜的學者,[魯迅]則奔軼絕塵,‘自此遠矣’。”
奔逸,◆亦作“奔軼”。◆1.快跑,迅速前進。○[唐][柳宗元]《曹溪大鑒禪師碑》:“生而性善,在物而具,荒流奔軼,乃萬其趣。”○[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所授有物理、化學、解剖、組織、獨乙種種學,皆奔逸至迅,莫暇應接。”◆2.謂奔向,直向。○[章炳麟]《訄書?尊史》:“獨《世本》有《作篇》,所道者不封於[姬氏],奔軼泰古,上窮無始矣。”◆3.奔放,縱逸。○[晉][傅玄]《七謨序》:“若《七依》之卓轢一致,《七辨》之纏綿精巧,《七啟》之奔逸壯麗,《七釋》之精密閑理,亦近代之所希也。”○[明][李贄]《答周友山》:“獨余不知何說,專以良友為生……明知不可必得,而神思奔逸,不可得而制也。”
奔星,◆流星。○《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拖於楯軒。”○[顏師古]注:“奔星,流星也。”○[北齊][顏之推]《和陽納言聽鳴蟬篇》:“劍影奔星落,馬色浮雲起。”○[魯迅]《贈人》詩之二:“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奔羲,◆亦作“奔曦”。急速升降的太阳。比喻人生命短暂。○《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康府君墓志铭》:“奔羲易往,逝水難停。”○又《赵君墓志铭并序》:“慘奔曦之落照,懸明月之清陰。”
奔亡,◆逃亡。○《管子?禁藏》:“故奔亡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宋][梅堯臣]《項羽》詩:“自矜奮私智,奔亡竟無終。”
奔退,◆猶敗退。○《晉書?石勒載記上》:“[晉]伏兵大發,敗[季龍]於[巨靈口],赴水死者五百餘人,奔退百里,及於[勒]軍。”
奔徒,◆敗逃的士卒。○《左傳?定公五年》:“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杜預]注:“奔徒,[楚]散卒。”
奔突,◆橫沖直撞。○[漢][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蹶。”○[唐][杜甫]《巴山》詩:“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魯迅]《野草?題辭》:“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
奔頭(奔头),◆可追求的前途或希望。○[浩然]《艷陽天》第一一五章:“將來的好日子是我們的,我們的奔頭遠着哪。”○[陶爾夫]《伐木者的旅行》四:“抗聯來了,心亮了,有了奔頭。”
奔投,◆猶投奔。○《北齊書?薛脩義傳》:“[脩義]少而奸俠,輕財重氣,招召豪猾,時有急難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許地山]《危巢墜簡》:“一般率直的農民受饑餓底迫脅總是向阻力最小、資糧最易得的地方奔投。”
奔騰(奔腾),◆1.飛奔急馳。○《後漢書?和帝紀》:“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唐][杜甫]《病橘》詩:“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支。”○[毛澤東]《十六字令》之一:“奔騰急,萬馬戰猶酣。”◆2.謂水流洶涌。○[清][王韜]《淞濱瑣話?徐麟士》:“須臾浪湧若山,潮翻如雪,奔騰澎湃之聲,震聞數里。”
奔逃,◆逃跑。○《東觀漢記?王琳傳》:“遭大亂,百姓奔逃。”○[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二摺:“不索窨約,你便快奔逃。”○[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人們正像潮水般的涌下山,向自己村子裏奔逃去。”
奔隨(奔随),◆謂女子跟隨男子私奔。○[晉][葛洪]《抱樸子?疾謬》:“然禁疏則上宮有穿窬之男,網漏則桑中有奔隨之女。”
奔水,◆複姓。相傳[神農]娶[奔水]氏女為妃。見《古今姓氏書辨證》卷七。
奔屬(奔属),◆追隨,跟隨。○《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奔蛇,◆1.傳說中一種能飛的蛇。○《淮南子?覽冥訓》:“前白螭,後奔蛇。”○[高誘]注:“奔蛇,騰蛇也。”◆2.形容曲折。○[唐][杜審言]《度石門山》詩:“泥擁奔蛇徑,雲埋伏獸叢。”
奔喪(奔丧),◆1.《禮記》有《奔喪》篇,[孔穎達]疏:“案[鄭]《目錄》云,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聞君、親、尊長之喪,從外地趕往吊唁或料理喪事均稱“奔喪”。○《左傳?襄公十五年》:“冬,[晉悼公]卒,遂不克會。○[鄭][公孫夏]如[晉]奔喪。”○[漢][班固]《白虎通?喪服》:“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後漢書?桓榮傳》:“﹝[桓榮]﹞事博士[九江][朱普]……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2.多用於親喪。○《明史?劉宗周傳》:“母卒於家。○[宗周]奔喪,為堊室中門外,日哭泣其中。”○[郭沫若]《殘春》:“他因為死了父親,要回去奔喪。”◆补证条目■○《礼记》有《奔丧》篇,孔颖达疏:○“案鄭《目録》云: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闻君、亲、尊长之丧,从外地赶往吊唁或料理丧事均称“奔喪”。后多用于亲丧。○《汉书·陈汤传》:“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司隸奏湯無循行……湯下獄論。”
奔戎,◆古族名。○《後漢書?西羌傳》:“後五年,王伐[條戎]、[奔戎],王師敗績。”
奔趣,◆見“奔趨”。
奔趨(奔趋),◆亦作“奔趣”。◆1.奔跑;奔走。○[明][李贄]《解經文》:“望塵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沖波逐浪,無有停止。”○[清][劉大櫆]《松江府通判許君傳》:“及其筮仕,秩居閒散,徒奔趨抑鬱於群眾之中。”◆2.趨附,追求。○[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大抵名器爵祿,人所奔趨。”○[清][唐甄]《潛書?尚治》:“講學必樹黨,樹黨必爭進退,使學者扳援奔趨而失其本心。”○[葉聖陶]《歸宿》:“既然感覺到這種境界未必恬適,卻又喜歡向它奔趨。”
奔女,◆私奔之女。○[漢][劉向]《列女傳?齊宿瘤女》:“使奈不受父母之教而隨大王,是奔女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二引[宋][徐積]《節孝集?愛愛歌序》:“然[愛愛]以小女子,顧其勢終不能固執,此其所以操心危慮患深之道,不得已而為奔女之計也。”
奔牛,◆1.[戰國]時[燕]攻[齊],圍[即墨]。○[齊]將[田單]用牛千餘頭,灌脂束葦於牛尾,燃之,牛驚,突奔[燕]軍,[燕]軍大潰。見《史記?田單列傳》。○[三國][魏][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攄八陣之列,騁奔牛之權。”○[唐][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2.地名。在[江蘇省][武進縣]西。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傳說[茅山]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宋][蘇軾]《次韻答賈耘老》:“東來六月井無水,仰看古堰橫[奔牛]。”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
奔命,◆1.奔走應命。○《左傳?成公七年》:“爾以讒慝貪惏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左傳?成公七年》:“[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廣德]初,[吐蕃]、[党項]內侵,詔集天下兵,無一士奔命者。”◆2.謂忙於應付。○《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於奔命。”◆3.猶逃命。○《舊唐書?黃巢傳》:“[尚讓]、[林言]率前鋒由禁谷而入……[僖宗]夜自[開遠門]出,趨[駱谷],諸王官屬相次奔命。”○《水滸傳》第四一回:“那一夥馬軍,吃了一驚,各自奔命,撥轉馬頭便走。”◆4.應急出戰的部隊。○《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邯鄲]。”○[李賢]注引《漢書音義》:“舊時郡國皆有材官、騎士,若有急難,權取驍勇者聞命奔赴,故謂之‘奔命’。”○《後漢書?任光傳》:“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
奔馬(奔马),◆奔跑之馬,喻迅速。○[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發憤馳騰,氣若奔馬。”○《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坐綽飛燕,走及奔馬。”○[阿英]《敵後日記摘抄?七月二十四日》:“晨間,灰云漫天,流轉如奔馬。”
奔流,◆1.急速流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灕水》:“山有湧泉,奔流衝激。”○[唐][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六章三:“兩人默默無聲,只有永不改變方向的江水嘩嘩地奔流着。”◆2.奔騰的急流。○[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無路入。”◆3.流離,流徙。○《宋書?氐胡傳?略陽清水氐楊氏》:“[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納撫接,欲去者則衛護資遣之。”
奔離(奔离),◆離散。○《後漢書?隗囂傳》:“今車駕大眾,已在道路,[吳][耿]驍將,雲集四境,而[孺卿]以奔離之卒,拒要厄,當軍衝,視其形埶何如哉?”
奔雷,◆聲響猛烈的雷。○[唐][杜甫]《朝》詩之二:“[巫山]終可怪,昨夜有奔雷。”○《水滸傳》第一回:“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
奔勞,◆奔波劳碌。○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得志之賊,滿載遁去;失隊奔勞者,爲我俘斬攻破追戮者,十亦二三焉。”○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即輿夫仆隸奔勞終日,夜則歸市肴酒,夫婦團醉而後已,明日又别爲計。”○《二度梅全传》第二回:“無非人生名利攸關,故此一世奔勞。”
奔井投河,◆谓投水自杀。○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這等逃災避難,倒不如奔井投河。”
奔精,◆指流星。○《文選?顏延之<宋郊祀歌>》:“奔精昭夜,高燎煬晨。”○[李善]注:“奔精,星流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圜丘歌昭夏》:“奔精驅,長離耀。”
奔集,◆犹集会。○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北齐文宣帝》:“上省之日,内外官僚,皆來奔集,即收縛乾明腹心尚書令楊遵彦等五人,皆爲事狀,奏斬之。”
奔激,◆奔騰激蕩。○[晉][潘岳]《滄海賦》:“詳察波浪之來往,遍聽奔激之音響。”○[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叢春園》:“[洛水]自西洶湧奔激而東。”○[蘇南]《海上對月與顧子同作》詩:“大地虛涵微有影,狂流奔激是何聲。”
奔渾(奔浑),◆1.猶奔涌。渾,水流聲。○[唐][元稹]《春蟬》詩:“安得天上雨,奔渾河海傾。”○[清][顧炎武]《黃侍中祠》詩:“侍中祠下水奔渾,有客悲歌叩郭門。”◆2.指奔涌的流水。○[宋][蘇轍]《寄范丈景仁》詩:“留連四月聽鶗鴃,扁舟一去浮奔渾。”
奔蜂,◆小蜂,也叫土蜂。○《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成玄英]疏:“奔蜂,細腰土蜂也。”○[清][黃宗羲]《蘇州三峰漢月藏禪師塔銘》:“奔蜂而化藿蠋,[越]雞而伏鵠卵。”
奔放,◆1.疾馳。○《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飛兔、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急。”飛兔、騕褭,古駿馬名。○[良],[王良];[樂],[伯樂]:古善御者。2.謂肆縱,不可羈束。○《尸子》卷下:“民者,譬之馬也,[堯][舜]御之則天下端正,[桀][紂]御之則天下奔放。”◆3.形容氣勢雄偉橫逸,感情等不受拘束。○[晉][陸機]《文賦》:“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宋][曾鞏]《代人祭李白文》:“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4.現多謂盡情流露;不受拘束。○[柔石]《二月》六:“她是一個感情奔放的人。”
奔發,◆犹奔趋。○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三戰破郢王奔發,留兵縱騎虜荆闕,楚荆骸骨遭發掘,鞭辱腐屍恥難雪。”◆形容尽情流露,不受拘束。○《人民日报》2000.12.23:“更有激情奔发之时,握笔挥毫,在白墙上狂草,惊风雨泣鬼神,无怪当时人称他为‘张颠’。”
奔遁,◆見“奔遯”。
奔電(奔电),◆1.閃電。○[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2.駿馬名。○[晉][崔豹]《古今注?鳥獸》:“[秦始皇]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奔電、飛翮、銅爵、神鳧。”○[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將軍戎服,來參武讌。尚帶流星,猶乘奔電。”
奔蕩(奔荡),◆奔騰激蕩。○[清][褚人穫]《堅瓠餘集?水為火禽即獸》:“穴中有熱水,其色若火,晝則冥冥,夜則光照穴外。雖波濤奔蕩,而光不減。”○[殷夫]《獨立窗頭》詩:“說我熱血已停止奔蕩,我魂兒殷然深創。”
奔觸(奔触),◆猶奔突。○[清][陳夢雷]《李葆甫傳》:“值大氛霧,咫尺不辨色,賊出不意,驚駭奔觸,輒殲之。”
奔衝(奔冲),◆I奔馳,猛沖。○[唐][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衝。”○[唐][白居易]《白雲泉》詩:“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II猶奔襲。突然進攻。○[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五狀》:“今所切者,[昊]賊累次盜邊,必先偽達誠款,伺我少懈,隨即奔衝。”
奔馳(奔驰),◆1.車馬疾行。○《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或踰牆入,或乘車騎奔馳。”○[明][唐順之]《行巡江御史手本》:“本部冀望,或尚可為,星夜奔馳,前往[吳淞]。”○[王西彥]《死在擔架上的擔架兵》:“一個運送炮彈的馬隊從師部奔馳過來。”◆2.泛指飛速前往。○[晉][李密]《陳情事表》:“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3.猶奔波,奔走。○[漢][桓寬]《鹽鐵論?憂邊》:“國君不安,謀臣奔馳。”○[宋][陸游]《野步晚歸》詩:“奔馳久厭兒童戲,淪落偏知世俗情。”○[魯迅]《別諸弟》詩之三:“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
奔波,◆1.奔騰的波濤。○[晉][葛洪]《抱樸子?正郭》:“況可冒衝風而乘奔波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濬流驚急,奔波聒天。”○[唐][元稹]《楚歌》之九:“[三峽]連天水,奔波萬里來。”◆2.忙碌奔走。○[漢][仲長統]《昌言?雜篇》:“救患赴急,跋涉奔波者,憂樂之盡也。”○[唐][王建]《行見月》詩:“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願長奔波。”如:因為工作需要,他常年在外奔波。
奔奔,◆1.鳥類雌雄相隨之貌。○《詩?鄘風?鶉之奔奔》:“鶉之奔奔,鵲之彊彊。”○[鄭玄]箋:“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剪燈新話?牡丹燈記》:“狐綏綏而有蕩,鶉奔奔而無良。”◆2.急走貌。○[唐][沈亞之]《與潞鄜州書》:“且觀將謁之,禮於其門,乃見納客之官,奔奔而入,促促而出。”
奔北,◆敗逃。○《書?甘誓》“弗用命,戮于社”[孔]傳:“不用命奔北者,則戮之於社主前。”○[孔穎達]疏:“奔北,謂背陳走也。”○《三國志?魏志?胡質傳》:“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宋][秦觀]《謀主》:“[項氏]乘百戰之威,身死東城,[劉氏]以顛沛奔北之餘,五載而成帝業。”
奔敗(奔败),◆覆敗;潰敗。○[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上》:“四牡橫馳,皇路險傾,必將鉗勒鞭撻以救奔敗,豈暇鳴鑾從容平路哉!”[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言勝捷則收獲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宋][陳亮]《酌古論?崔浩》:“[魏]師乘勝而進,勢如風雨,所至奔敗,鳥竄獸伏,各逃其死。”
奔巴,◆藏語。也寫作“本巴”。意為“瓶”。或稱“金奔巴”,即“金瓶掣簽”的金瓶。○[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大活佛傳世,特頒發兩金瓶,一貯[北京][雍和宮],一貯[拉薩大昭寺]。凡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哲布尊丹巴]、[達賴]、[班禪]等傳世時,均須將所覓若干“靈童”名字署於象牙簽上,置簽瓶中,分別在[雍和宮]、[大昭寺],由理藩院尚書或駐藏大臣監督掣定,此後遂成定制。見《清會典?理藩院》。
奔哀,◆猶奔喪。
敗奔(败奔),◆敗走,敗逃。○[明][高啟]《卞將軍墓》詩:“虎旅方敗奔,六宮竟誰守?”
奔「渀」006
2022-01-01 08:37·语料汇总
渀湃,◆波浪互相沖擊。○[明][張居正]《賀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楚]之有[江]、[漢]、[衡]、[巫],山磅礡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簡諒,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徑直而不詘,鋒銳而鮮堅,世亦以此少之。”○[清][黃景仁]《舟過龍門山》詩:“牽江忽一束,于此作渀湃。”
雷渀(\雷奔),◆如雷之奔行。 形容速度之快。
漰渀(漰奔),◆水流猛激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水溢石空,懸波側注,漰渀震盪,發源成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懸濤漰渀,實為[泗]險,[孔子]所謂魚鱉不能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淄水》:“澎贔之音,驚川聒谷,漰渀之勢,狀同洪河。”○[明][唐順之]《游龍門》詩:“[龍門]嶪巀拂雲迴,鯨浪漰奔動地來。”
澎渀,◆水奔騰撞擊。○[明][夏完淳]《招魂》:“靈海澎渀,群飛萌起些。”
泱渀,◆同“泱漭”。[唐][戎昱]《塞下曲》:“泱渀沙漠空,終日胡風吹。”
渀盪(渀荡),◆奔騰激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蓋城地當初山水渀盪,漂淪巨筏,阜積于斯,沙息壤加,漸以成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一》:“[漢水]又東為鱣湍,洪波渀盪,漰浪雲穨。”
奔「錛」003
2022-01-11 09:11·语料汇总
錛子(锛子),◆削平木料的工具。柄與刃具相垂直呈丁字形,刃具扁而寬,使用時向下向裡用力。
石錛(石锛),◆石製的平頭斧。○[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三節:“當時(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已知道用石斧、石錛、石鑿以及烤燒的辦法加工木料,製成各種器具。”
錛鋤(锛锄),◆錛子。○[明][李實]《蜀語》:“鉥木器曰錛鋤。錛音奔。”
宝坤取名斋,为您量身打造宝宝佳名,是您宝宝取名不二的选择,添加微信:abao21666 备注:宝坤免费送您10个好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kqmz.com/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