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最美古地名来源及简介——
“郑古元”从前叫“郑姑养”
(作者: 滢滢 2022年8月)

今宁远县柏家村从前叫“柏万胜”,谢家叫“谢庆成”,礼仕湾叫“李胜晚”,郑古元叫“郑姑养”……虽然这些地名有些土里土气,但它反映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不过,这些地名都是有它的实际含义的。
郑古元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因祖先由姑母养大称郑姑养,后改为郑古元。村委会驻郑古元,辖郑古元、新铺坊、白排楼、油榨里、新立铺、唐家、凤家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50.5公顷,有户口400多户,人口近1800人。郑古元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位于湖南省的南部,北接衡阳,南临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出现过诸多风云人物。郑古元村目前拥有西汉古墓群、恩晖亭(古挑盐驿站,始建于道光年间)、清代古建筑群(包括古仓库、古门楼)、百年古树、九井五湖、龙王庙。近代又修建双虹桥,苦坝口、水库、开发岩洞探险、大别山旅游开发,舂陵王(故元山庄)旅游山庄的筹建等等,已经成为了宁远县美丽乡村,最有历史韵味的古村落。
宁远县柏家坪镇郑古元村后靠树木葱茏的东山,前临蜿蜒的小河与广阔的田园,属于古舂陵的鱼米之乡。隔着东舂水河,它与西北方向的宁远大村礼仕湾相望。叫郑古元之前,这里叫“雄鸡赶母”和“郑姑养”。
话说清朝初年的时候,郑古元来了一家最早的住户,姓陈。这一家是从白马村(今属宁远仁和镇)迁移过来的,老家是白马一带数得上的富裕人家。
陈氏长子娶上马石村(今属清水桥镇)郑氏之女为妻,他们可谓天作之合,情同鸳鸯。可惜相处多年的夫妻尚未生养,陈郎家人就劝他休妻或者纳个小妾,以便接续烟火。但陈郎是个情圣,爱妻意坚,咬牙作出了携妻别居的决定。于是夫妻双双来到一个叫“雄鸡赶母”的地方安了家,独立操持他们的男耕女织,谱写他们的伉俪情深。作为郑古元最早的地名,“雄鸡赶母”离白马大约有十多里路。
“雄鸡赶母”寓意不错,就是雄鸡追赶母鸡,让母鸡接受它的爱意,然后下蛋孵化小鸡,把家室弄兴旺,把家业弄壮大。虽然地名不错,但陈郎郑姑两个的福缘却有点浅。这不,又是几年过去了,郑姑的肚子里仍然不见动静。郑姑的心急了,她也劝丈夫纳妾娶小,可陈郎还是坚决推辞,说要再等几年看看。想不到天老爷开了大玩笑,让鸾凤和鸣二十多年的他们换不来真心相爱的结晶,养老送终成了大问题,一份家产眼看着也后继无人,这让陈郎和郑姑都慌了手脚。自己没有生养那就只好走认养继的路了,于是他们先回白马陈家陈说他们的想法,结果遭到兄弟的严词拒绝。没有办法,他们不得不去上马石外家,找郑氏兄弟商量。郑氏小兄弟通情达理,急人所难,把正在学走路的小儿子过继给了姐姐和姐夫。
陈郎郑姑对过继的内侄视同己出,勤心抚养。他们既为孩子取了陈氏谱名,又给他安了个不忘来处的“郑姑养”的小名。后来郑姑养在“雄鸡赶母”陈家娶妻生子,为胜似亲父母的姑爷姑妈出力尽孝,养老送终。
后来,郑姑养正式载入陈氏谱牒。再后来,郑姑养的子孙逐步繁衍壮大,把“雄鸡赶母”一带变成了一个大村庄。子孙们知道自己的来处,写在神龛上的祖宗牌位是“陈郑”二姓,于是取了村名叫“郑姑养”。
到了晚清时代,小盆地连小盆地的宁远北路已经村落稠密,人口众多,出现了杨(后来恢复欧阳原姓)、郑、李三大姓。争山争水的民事纠纷多了起来,官府不能摆平的事往往要由地方上联宗共祖的宗族势力作第二次解决。郑姑养村与礼仕湾村是近邻,免不了要争山争水,发生纠纷。感到有些弱势、有些吃亏的郑姑养村陈氏这时候痛定思痛,决定恢复自己的祖姓,同时用转音法把村名改成了“郑古元”。“郑古元”这地名倒过去念别有一番意思,即我族原本就是姓郑的。“郑古元”就是这么来的。
到如今,郑古元村子西边的永连公路旁尚存砖木石条结构的凉亭一座,叫恩晖亭。亭里开有两两相对的石拱门四座,它是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留下的古迹,属于永州境内的著名凉亭建筑。“恩晖”含有姑母代养的郑氏和郑氏后人不忘恩重如山的姑爷姑妈抚养之恩的意思,那抚养之恩如同三春晖。
新世纪的郑古元村建有希望小学一座,取名为“故园学校”。据说这所完小是原湖南省副省长郑茂清给定的名,题的字。其实,这里的“故园”是“古元”两个字的谐音。出生在郑古元村的郑省长情系家乡,希望出门在外的郑古元人都要关注和热爱自己的“故园”,表达绿叶对根的情意,为村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献计出力。
宝坤取名斋,为您量身打造宝宝佳名,是您宝宝取名不二的选择,添加微信:abao21666 备注:宝坤免费送您10个好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kqmz.com/3362.html